页面

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LaTeX学习1:LaTeX处女级入门命令语法集

1.LaTeX文件的框架如下:
\documentclass{article}
\begin{document}
This is the body of the article
\end{document}

第一句:\documentclass[选项]{类},确定整篇文章的处理格式,期刊或者会议论文一般可选类为article,再付上控制全局格式的选项,比如字体、字号、页面格式、纸张大小等等。也有期刊直接提供类模板,比如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只要把相应的类名放到{类}里就OK了,不需要自己去费神。老版本此处使用\documentstyle。
接下来是包含一些使用的宏包来增强功能,\usepackage{宏包},宏包包含在.sty文件中,用过的宏包有:CJK 支持中文环境;times TIMES字体;graphicx 插图;pyperref引用超链接。也有期刊提供宏包来定制格式,比如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感觉就像C语言里的#include一样为第三方提供接口。有些提供的样例文件中在documentclass的选项中添加宏包,这是与老版本兼容。
以上为导言区,接着余下的都是正文部分,包含在\begin{document}和\end{document}内。Latex命令的作用对象和范围和 HTML的标签有点类似,有开始和结束标志,开始位置内会定义一些表现格式。导言区还可能有\pagestyle{选项},页面样式,比如empty选项表示没有页眉和页脚。导言区还有其它全局性的设置等。
正文部分首先是文章标题\title{标题},然后是作者信息\author{作者信息}。其中作者信息多行表示,用\\断行,自动居中的。多个作者用\ and连接,自动按格式分列横排或者居中竖排。接着\maketitle表示本页为标题页,以便自动格式化。
接着是文章正文内容各部分了。摘要\begin{abstract}...\end{abstract}。章节为\section{第一层标题}, \subsection{第二层标题}。
再后面是参考文献部分,用过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手工逐条在正文尾部的\begin{thebibliography}{最大条数}... \end{thebibliography}内加入“\bibitem{关键词}文献信息”,文章中引用的地方用\cite{关键词},自动按加入的顺序编号,形如[1]。第二个方法是使用bibTex。建立一个文献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名.bib,里面有按字段填写的文献信息,以及相应的“引用关键词”。 bibTex会生成.bbl文件,其中包含引用文献具体内容,在正文末尾用\bibliography{文献数据库名}包含该文件内容,注意文献数据库名不能包含空格。文章中引用格式同前面的方法,文献数据库中被引用的文献按格式出现在文末,未被引用的文献可以使用\nocite{关键词}来使其出现在文末。后一种方法的好处有:一、文献数据库可以共享;二、文献的内容与表现格式分离,内容填写更清晰,也可以更好的控制格式比如文献的排列顺序。格式控制是在导言区加入\bibliographystyle{格式名},其中格式包含在.bst文件里,可以是Latex提供的,也可以是期刊单位提供的。
从结构上看,文章算排版结束了。下面就文章正文内容的一些细节留些注意点。

插图:使用graphics宏包很方便引用.eps格式图片,个人一般图片都是Matlab绘制图片,可以直接输出eps格式。特别地,PS的eps 不行。图片一般集中放当前目录下子目录中,使用子目录在导言中用\graphicspath{{子目录名/}},这个里面的{}不能少,图片文件名被引用时即可省略子目录名,指明.eps时效率高。
表格:表格单元都是由内容撑起的,可以使用 \rule[起始位置]{宽度}{高度}来撑起达到预期格式。rule定义的是一个矩形,起始位置指底线与当前行基准线的距离,负值表示底线在基准线下面。
插图、表格、公式都可以贴上各自自动编号的标签\label{关键词},引用时\ref{关键词}可以自动出现相应编号。
文章排版好了,输出文档需要注意几点。按照导言区格式设置,编译生成dvi作为中间预览基本不会有问题,但一般都需要最终pdf输出。

2.简单的规则:
(1)空格:Latex中空格不起作用。
(2)换行:用控制命令“\\”,或“ \newline”.
(3)分段:用控制命令“\par” 或空出一行。
(4)换页:用控制命令“\newpage”或“\clearpage”
(5)特殊控制字符:#,$, %, &, - ,{, }, ^, ~
要想输出这些控制符用下列命令:
\# \$ \% \& \- \{ \} \^{} \~{} $\blackslash$表示“ \”.。

3.西文字符转换表

rm 罗马字体 \it 意大利字体
\bf 黑体 \sl 倾斜体
\sf 等线体 \sc 小体大写字母
\tt 打字机字体 \mit 数学斜体
 
4.字号转换命令表


点数(pt) 相应中文字号 控制命令
25 一号 \Huge
20 二号 \huge
17 三号 \LARGE
14 四号 \Large
12 小四号 \large
10 五号 \normalsize
9 小五号 \small
8 六号 \footnotesize
7 小六号 \scriptsize
5 七号 \tiny

5.纵向固定间距控制命令

\smallskip \medskip \bigskip

6.页面控制命令:  
\textwidth=14.5cm
\textheight=21.5cm

系统默认:字号10pt= 五号字;西文字体为罗马字体;
textwidth=12.2cm,textheight=18.6cm。相当于美国标准信纸大小。

7.常见数学公式排版命令

(1)行中数学公式状态命令

\begin{math} 数学公式 \end{math}
简式1: \( 数学公式 \)
简式2: $ 数学公式 $

(2)独立数学公式状态命令

\begin{displaymath} 数学公式 \end{displaymath}

简式1: \[ 数学公式 \]
简式2: $$ 数学公式 $$

(三)数学公式的编辑示例

数学公式中的各种字体:

$$
\begin{array}{l}
\mathrm{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罗马字体
\mathtt{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打字机字体
\mathbf{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黑体
\mathsf{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等线体
\mathit{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意大利字体
\end{array}
$$

文中数学公式用$作为定界符,对于独立公式用$$作为定界符。上标用“^”,下标用“_”。 例如:
$ x^{y^{z^{w}}}=(1+{\rm e}^{x})^{-2xy^{w}} $,
$y_1'+y_2''+y_3'''$,
Su$^{\rm per}_{\rm b}$script等等。

数学中花体字母”\cal”命令. 例如:
$\cal {ABCDEFGHIJKLMNOPQRSTUVW}$

下面是方程环境的控制命令:方程会自动加上序号(1)....
\begin{equation}
0.3x+y/2=4z
\end{equation}

求和与积分命令:
$$\sum_{i=1}^{n} x_{i}=\int_{0}^{1}f(x)\, {\rm d}x $$
$$\sum_{{1\le i\le n}\atop {1\le j\le n}}a_{ij}$$
$\sum\limits_{i=1}^{n} x_{i}=\int_{0}^{1}f(x)\, {\rm d}x $ $\oint $

数学公式中省略号:
$\cdots \ldots \vdots \ddots $

求极限的命令:
$$\lim_{n \rightarrow \infty}\sin x_{n}=0$$ %n趋于无穷符号在lim正下方
$\lim_{n \rightarrow \infty}\sin x_{n}=0$ %趋于无穷符号在lim右下角

分式的排版命令:
$$x=\frac{y+z/2}{y^2+\frac{y}{x+1}}$$
$$a_0+\frac 1{\displaystyle a_1
+\frac 1{\displaystyle a_2
+\frac 1{\displaystyle a_3
+\frac 1{\displaystyle a_4
+\frac 1{\displaystyle {a_5}}}}}}$$

根式排版命令:
$$x=\sqrt{1+\sqrt{1+\sqrt[n]{1+\sqrt[m]{1+x^{p}}}}}$$
$$x_{\pm}=\frac{-b\pm \sqrt{b^2-4ac}}{2a}$$

取模命令:
$\gcd(m,n)=a\bmod b$
$$x\equiv y \pmod{a+b}$$

矩阵排版命令:
$$
\begin{array}{clcr}
x+y+z & uv & a-b & 8\\
x+y & u+v & a & 88\\
x & 3u-vw & abc &888\\
\end{array}
$$

$$\left ( \begin{array}{c}
\left |\begin{array}{cc}
a+b&b+c\\c+d&d+a
\end{array}
\right |\\
y\\z
\end{array}\right )
$$

数学符号的修饰:
(1)上划线命令
$$\overline{1+\overline{1+\overline{x}^3}}$$

(2)下划线命令
$$\underline{1+\underline{1+\underline{x}^3}}$$

(3)卧式花括号命令
$$\overbrace{x+y+z+w}$$
$$\overbrace{a+b+\cdots +y+z}^{26}_{=\alpha +\beta}$$

(4)仰式花括号命令
$$a+\underbrace{b+\cdots +y}_{24}+z$$

(5)戴帽命令
$$\hat{o}\ \ \check{o}\ \ \breve{o}$$
$$\widehat{A+B} \ \ \widetilde{a+b}$$
$$\vec{\imath}+\vec{\jmath}=\vec{k}$$

(6)堆砌命令
$$y\stackrel{\rm def}{=} f(x) \stackrel{x\rightarrow 0}{\rightarrow} A$$

中英文LaTeX模板

(1)下面给出的是中文LaTeX2e模板,此时文件的扩展名为.ctx。模板中%后面的中文是中文注解,读者可以阅读这些模板中的中文注解,以理解所涉及的LaTeX2e命令的含义。

\documentclass[11pt]{ccart}%文件类说明
%还可以选择的类是cctbook
\setlength{\parindent}{12pt} %自然段第一行的缩进量为12pt
\setlength{\parskip}{10pt plus1pt minus1pt}
%自然段之间的距离为10pt,并可在8pt到11pt之间变化
\setlength{\baselineskip}{8pt plus2pt minus1pt}
%行间距为8pt,并可在7pt到10pt之间变化
\setlength{\textheight}{21true cm}%版面高为21厘米
\setlength{\textwidth}{14.5true cm}%版面宽为14.5厘米
\begin{document}%正文开始
\title{Thesis}%文章标题,双反斜杠\\ 表示换行
\author{author\\Dept. of Math.}
%作者名,单位,通信地址等,双反斜杠\\ 表示换行
\date{2003/8/5}
%文章写作日期,如果省略此行,计算机日期作为写作日期
\maketitle%建立标题部分
%文章的正文输入
\begin{center}%参考文献的书写
{\heiti 参考文献}
\end{center}
\vskip 0.1cm
\def\hang{\hangindent\parindent}
\def\textindent#1{\indent\llap{#1\enspace}\ignorespaces}
\def\re{\par\hang\textindent}
\re{[1]} Nordhaus E,Stewart B,WhiteA.On the Maximum Genus of a Graph.{\it J.combinatorial Theory B},1971,11:258-267
\re{[2]} Skoviera M.The Maximum Genus of Graphs of Diameter Two.{\it Discrete
Math}.1991, 87:175-180
\end{document}%源文件的结束

(2)英文LaTeX2e模板

\documentclass[11pt]{article}%文件类说明
%还可以选择的类是book,report
\setlength{\parindent}{12pt} %自然段第一行的缩进量为12pt
\setlength{\parskip}{10pt plus1pt minus1pt}
%自然段之间的距离为10pt,并可在8pt到11pt之间变化
\setlength{\baselineskip}{8pt plus2pt minus1pt}
%行间距为8pt,并可在7pt到10pt之间变化
\setlength{\textheight}{21true cm}%版面高为21厘米
\setlength{\textwidth}{14.5true cm}%版面宽为14.5厘米
\begin{document}%正文开始
\title{Thesis}%文章标题,双反斜杠\\ 表示换行
\author{author\\Dept. of Math.}
%作者名,单位,通信地址等,双反斜杠\\ 表示换行
\date{2003/8/5}
%文章写作日期,如果省略此行,计算机日期作为写作日期
\maketitle%建立标题部分
%文章的正文输入
\section{Introduction}%第一节 引言(机器自动编号)
{\bf Theorem 1.} {\it For any fixed $\rho>0$, we have
$$||R(u,\rho)||\leq ||R_1(u,\rho)||\leq 2||R(u,\rho)||,~~~\forall u\in H.
\eqno(10)$$ Hence, (2) and (3) are equivalent for any fixed$\rho>0$.}
%一般定理的写法
{\bf Proof.}
\begin{thebibliography}{99}
\bibitem{Kind} D. Kinderlehrer and G. Stampacchia, {\it An Introduction to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cademic Press,New York,
(1980).
\end{thebibliography}%参考文献
\end{document}%源文件的结束

(五)疑难解析

1.问题:如何生成ps(PostScript)文件?

回答: 方法有二
(1)用dvips这个工具,在WinEdt编辑器中专门有一个按钮;
(2)如果使用windows系统的话,在打印机中安装HP LaserJet 4/4M PostScript的驱动程序。在浏览DVI文件的时候,打印到文件就可以了。文件是保存为*.prn的,您只要改他为*.ps就可以了。

2.问题: 如何插入图象?

回答:我知道的方法有,
(1)使用emtex下的img2cct.exe工具。
首先将图象改变为单色BMP,用画笔就可以做这件事情,提醒在保存的时候一定要存为单色图。例如有单色BMP文件test.bmp,然后执行命令:img2cct test.bmp -t3 -c0 具体img2cct的参数,可以直接执行"img2cct.exe"来查看,最后将img2cct.exe生成的test.tex文件的代码拷贝到您的文章中,适当调整位置,就可以了。
(2)使用 Scientific WorkPlace(Word) 的用户,只要菜单上File/Import Picture功能就行。
(3)利用绘图软件LaTeXCAD,可直接将图变成LaTeX语言。
(4)利用软件将图象格式另存为ps格式。
\usepackage{graphicx}
\begin{document}
\includegraphics{your.ps}
\end{document}

3.问题:现在很多文章的定理,定义,推论, 例子都采用统一编号,不再是独立编号,如定义1.1,接下来可能是定理1.2,然后推论1.3怎么做一个总的框架环境,实现这种自动的编号呢?

回答:\newtheorem{athm}{\heiti \t}[section]
\newenvironment{thm} [1] {\def\t{#1}
\begin{athm} \fangsong \rm} {\end {athm}}
正文中如下使用即可:
\begin{thm}{定义}
\end{thm}
或 begin{thm}{定理}
\end{thm} 等等.

4.问题:在公式或定理,定义编号上,我不想按原来的格式,如定理4.2,而想用
定理4.1.2. 或者就直接定理123, 怎么作修改?

回答: 用\renewcommand重新定义一下标号就可以了.
\renewcommand {\theequation} {\arabic{chapter}.
\arabic{section}.\arabic{eqation}
重新定义后标号就成了4.1.2这样的了.(在article风格中是section和subsection)

5.问题:怎么使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中英文),怎么使用双页?(就象书那样)
\documentstyle后面的选项和格式都有什么?

回答:(1)关于字号,你如果是想改通篇文章的字号.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第一句\documentstyle[选项]{格式} 中的选项作修改。
(选项有...,9pt,10pt(默认),11pt,...;twoside,twocolumn,proc,oneside(默认); leqno(默认),fleqn,epsf. 格式有book,report,article,letter;cbook,carticle,...)
(2)如想选用双页,就用twoside,(cbook默认就是twoside,页码在上面,章的首页页码在下。
(3)在正文某处想改字号大小, 英文用\tiny, \scriptsize, \footnotesize, \small, \normalize,\large, \Large, \LARGE, \huge, \Huge; 中文用 \zihao{n} 此处n可取值: 0(初号),1(一号),2(二号),3(三号),4(四号),-4(小四),5,-5,6,7等。
(4)关于字体, 英文常用的: \bf黑体, \rm罗马, \sl斜体, \cal花体, \sc, \it公式缺省, \sf等线体。中文常用: \songti, \kaishu, \heiti, \fangsong, \biaosong,。

5.问题:LaTeX 如何生成目录?

回答:1.最好自己定义目录形式,美观方便,下面是定义好的几个,你不妨试试
(1)\def\mlA#1#2#3{\par\noindent\hspace*{1 true cm}\parbox[b]{12.3 true cm}
{\protect\hspace*{-1 true cm}{#1}\quad{#2}~\dotfill~}
\hbox to1.0 true cm{~(\hss#3\hss)}\vspace{2mm}}
(2)\def\mlB#1#2#3{\par\noindent\hspace*{1 true cm}\parbox[b]{12.3 true cm}
{\protect\hspace*{-1 true cm}{#1}~\dotfill~\hbox{#2}}
\hbox to1.0 true cm{~(\hss#3\hss)}\vspace{2mm}}
(3)\def\mlC#1#2{\par\noindent\hspace*{1 true cm}\parbox[b]{12.3 true cm}
{\protect\hspace*{-1 true cm}\quad{#1}~\dotfill~}
\hbox to1.0 true cm{~(\hss#2\hss)}\vspace{2mm}}
(4)\def\mlD#1#2{\par\noindent\hspace*{1 true cm}\parbox[b]{12.3 true cm}
{\protect\hspace*{-1 true cm}\quad{#1}~\hfill~}
\hbox to1.0 true cm{~(\hss#2\hss)}\vspace{2mm}}

2.使用方法如下:
\mlA{title}{author}{page no.}
效果: title author .................. (page no.)
\mlB{title}{author}{page no.}
效果:title .......................... author (page no.)
\mlC{title}{page no.}
效果: title ......................... (page no.)
\mlD{title}{page no.}
效果: title (page no.)

6.问题:LaTeX中如何使公式编号具有(1.2)这种格式?

回答:\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amsmath}
\numberwithin{equation}{section}
\begin{document}
\section{my section}
\begin{equation}
x^2+y^2=1
\end{equation}
\end[document]

本文转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