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zz写给高校“十二五”规划者们


―――写给高校“十二五”规划者们
杨义先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规划,规划,满篇空话,随便写写,墙上挂挂”,这首民谣地反映了以往高校五年规划的真实情况。如今,新一轮五年规划的热潮又要来了,国内各高校都在忙着制订自己的“十二五”规划,但愿以下善意提醒有助于规划的制订者们不再变“规划”为“鬼话”了。
    (1)“人心”比“人才”重要:高校都喜欢大谈特谈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真是假,反正 “人才工程”的喜报是一个接一个,但是,比“人才”更重要的“人心”却被忽略了。某人是否是“人才”只表明他的过去业绩,而“人心”的向背才真正决定未来的贡献。“有才无心”不如“有心无才”,因为,“无才”者通过努力可以变为“有才”甚至可能成为“人才”。不少高校引进了院士和长江学者,但是,并未引进他们的“心”,更糟糕的是,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本校教师的工资被大幅度降低,尊严被无情践踏,心也被伤透了。如今,这些大学人心涣散,惨不忍睹,教师们的主人翁精神荡然无存。这真是女婿没迎进来,却气走了儿子!
    (2)“领导”比“群众”重要:优秀书记和校长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北航近几年来的腾飞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不知何故,领导的重要性始终未被充分承认,甚至连主管部门都认为只要行政级别够了,任何人都可以被安排到大学去掌舵。如今,“领导”在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充实“群众”,假如“群众”也有权引进“领导”充实“人才”,也许我国的高校就真的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在“十二五”期间,希望各高校的“群众”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更多、更高水平的“领导”,希望“群众”更加关心“领导”,爱护“领导”。与轰轰烈烈的各类“人才工程”相对应,其实,我国高校最缺乏的是以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各类“领导”为目标的“领导工程”或者是“领导千人计划”,毕竟“狮子领导的绵羊军团”能够胜过“绵羊领导的狮子军团”。
    (3)“自由”比“纪律”重要:军队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是,高校不是军营,校领导也不是将军,教授更不是士兵。教授们既有追求自由之心,更有捍卫自由之力,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所有以约束教授自由为目的的各类规章制度等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甚至有可能以教授和领导“鱼死网破”的双输结局为代价!当今中国,缺乏的不是如何通过各种纪律把教授们塑造成忠厚老实、千人一面的听命者,而真正缺乏的是如何鼓励教授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突破过时的规章制度,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创新型的杰出人才。惟命是从者不应是教授,但是,教授也应该理解校领导的行政困难,毕竟校领导是“圈内人”,他们必须效忠上级!
    (4)“特色”比“排名”重要:不要与西施比美,不要与张飞较劲,但是,如今国内的大学却几乎都在全心全意地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对自己固有的特色却不屑一顾,甚至不惜扔掉。许多大学的规划目标都千篇一律也瞄准了“综合型、高水平、世界一流”。呃,请规划者们还是手下留情,给牛津、哈佛和剑桥等高校恩赐一点生存空间吧,毕竟他们也得活命呀,和谐世界需要大家共同打造嘛!国内大学中的这种“东施效颦”现象可以归罪于相关管理部门的“一刀切”资源分配制度和评价体系,也可以说是被各类官方或民间的排名表“逼良为娼”,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我们的高校缺乏有骨气的教育家!在激烈的商战中,企业家的致胜法宝就是“打特色牌”,高校领导真的应该放下架子向企业家学习,通过特色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竞争优势。如果通过规划能够重拾领导对自己学校特色的信心,那么,这样的规划就是高校真正需要的规划。
    (5)“教育家”比“科学家”重要:要当科学家,请去中科院,大学是教育家的地盘。大学的第一职能是培养人才,大学的领导干部应该以“教育家”为第一追求目标,但是,当前大学的通病是重视“科学家”而忽略了“教育家”,不少高校领导干部“占着教育家的坑,却拉着科学家的屎”,他们为了追求个人的科学家梦想,将学校资源占为已有,不惜牺牲本校的教育来成就其个人的所谓成功。其实,大学遍刮“科学家”之风的真正原因也许是:混一个“科学家”远远比当一个“教育家”容易。因为,通往“科学家”的道路四通八达:发表几篇像样的论文,获得几个国家级奖励,拉一个大项目(比如,973等)或运作一个什么学术头衔(比如,院士、长江学者等)等便成为科学家了。而一个合格的教育家几乎无法被量化,只能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实践并经受历史的检验才能够被社会认可。无论有多么困难,毕竟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教育家,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前途可言。管教育的领导并非自然就是教育家,科学家也不是当然的教育家!
    (6)“发展空间”比“工作空间”重要: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用房和设备都正在迅速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资源紧张现在是今后也将长期是我国高校的常态。当前,领导只关注可见的“工作空间”,而教授则最关注“发展空间”,即,学校给教授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从理论上讲,高校能够给教授提供无穷的“发展空间”,抗战时期从简陋的西南联大能够走出众多国际一流的教育家和科学家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按照当下的干部考核政策,“工作空间”的改善可算作领导的业绩,教授“发展空间”的提升不但不能为领导的晋级增光,反而过于著名的教授可能会抢了领导的风头,甚至会挤压领导的生存空间。因此,潜心研究如何给教授提供恰到好处的“发展空间”便成了某些高校领导的重要课题,即,一方面既要教授做出必要的业绩来确保高校排名,另一方面又要巧妙地打压教授的“发展空间”,防止“客大压店”。呃,当领导真难呀!
    (7)“关系”与“实力”都重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证明并不难,但是,如何把这个见不得人的铁律完美地融入高校“十二五”规划却是一个顶级难题,如果成功,那么该校的“生产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申明,本条观点仅仅是本人所扮演的本人的个人观点,与本人无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